房市怒海中求生—新業建設董事長穆椿松

Oct 06,2017

媒體報導

| 回新知新訊
 
2017年08月19日 大紀元 文/記者謝平平
從年輕到現在,穆椿松搭電梯,總是先按關門、再按樓層,「這樣比較有效率。」從小數學成績特別好的穆椿松邏輯性也強。  
1970年代末,穆椿松被前東家派往台中負責土地開發,他從地理環境與人流、消費行為分析土地價值,在當年台中車站仍車水馬龍之際,他就斷言「台中未來發展一定會往西走。」  
 
不僅對市場的分析角度不同,穆椿松做事效率奇高,3天就能談成一塊土地;要談下一塊擁有眾多持有人的土地,對別人而言,苦不堪言;但對他而言,就像數學分解因式,X、Y與其他有理數的關係為何?抽絲剝繭後,多項式就能分解為最簡式,樂趣無窮。 觀察力強、善於筆記且懂得融會貫通是他迅速展露頭角的原因。穆椿松透露,投入業界不久,他很快就能體會,一棟建物的面積在建商、建築師、營造廠的眼裏全不一樣,「銷售坪數是一種算法,請建照的坪數、營造廠發包的坪數,算法都不同。」當95%的建築師還在與業主爭辯出入口位置時,他已經知道如何與這三組人溝通,讓施工有效率、產品有競爭力。
 
二心一用:專心規劃 留心市場
不僅對於數字一把罩,穆椿松還喜歡看閒書與雜誌,從雜誌中吸收大量管理知識。1978年,台美斷交後,1985年,穆椿松成立建築師事務所,當時台灣地產仍不景氣。但3年後,他就成為台中市接案量最大的事務所。 「一週有6天,我每天專心對一個業主就好,所以我只要6個業主。」他認為,只要把案件做好,下個機會就會再來。 因為曾經在大型建設公司工作過,穆椿松不只做建築規劃,還能幫業主分析市場。例如當年台中流行5樓公寓、32坪三房產品。穆椿松從人口流動中看出,四房產品有市場,業主卻認為總價太高。最後市場證明穆椿松觀察無誤,他也從建築師「升格」為市場顧問,一起加入投資行列,「所以第一個公司就取名『全友』。」當時,穆椿松才38歲,憑藉著投資者的信任與自身能力,公司扶搖直上。
 
補修昂貴的財務學分
2000年,全友不受921大地震影響,成為台中第一家上市的建設公司,在業界造成轟動。3年後,穆椿松讓出全友經營權,又再次驚動業界。 全友轉投資的貫竑營造不由穆椿松管理,但對外每張支票的保人都是他。當貫竑出現跳票時,全友仍不斷茁壯,穆椿松特別強調,「建設公司沒有跳票,是我選擇放棄貫竑。」 但銀行將其視為一體,雨天收傘,使穆椿松的投資捉襟見肘。2001年,全友「天池」原本每坪單價可售12萬,匆匆以9萬連裝潢出清換現金。營造廠的債務前後拖累穆椿松10年,在最後一刻,他拱手讓出全友經營權;年屆五十,他又回到原點。 這堂必修的財務學分費昂貴,也讓他見識到銀行與商人完全不同的思考模式。
 
睿智有風流人物 觀峰起千堆雲雪
穆椿松站回事業的原點,同時也是人生新的起點。過去在業界良好的信用,讓銀行願意點頭融資給穆椿松,2003年,他與多年不見的好友卓勝隆從小透天案再次出發,新公司取名「新業」。 雖然遭受重創,穆椿松對自己仍充滿信心,他建議朋友,將大里的透天產品面寬改4米為5米,竟成為主流產品外的黑馬,證明他的眼光不失準頭。 新業建設也是第一個看好並投資南屯8期重劃區的建商「大器(2007)」「大塊新象(2008)」看準台灣社會當時追求的美感,坪數從40坪放大到88坪;接續在台中豪宅區推出的個案亦攻無不克、戰無不勝。 每一個案子賺錢後,穆椿松就找大家檢討可以改進的地方,「只要比別人磁磚貼得好一點,我們就勝出了。」在施工細節上不斷求進步,下一個案子再追加預算,增加質感,都是新業不吝投入的項目,因此口碑漸盛。
 
轉進逢甲商圈附近的12期重劃區後,「遠見」「博觀」「睿智」在半年內即迅速完銷,被業界視為新秀奇葩;「睿智」更成為該區的美學指標,新業建案的外觀不甚華麗,但步入大廳、公設,就像是在美術館中散步。
 
現在,新業轉而耕耘台中筏子溪畔的重劃區單元一,基地千坪的「觀峰」個案是新業少數持有的大基地建案,這次在景觀上也特別琢磨,中庭設計500坪的水瀑,搭配台灣在地植栽,相較於過往的規劃增加更多,停車位規劃也會更有效率。
建築必須與人結合,穆椿松表明新業「不做豪宅,只做菁英住宅。」廚房不必氣派,但符合主婦的需求;餐廳不大,就一定有書房。透過聊天、互動,他將觀察菁英族群的工作模式、生活追求,反映在建案中,公設甚至還有15坪的「宅男空間」。
 
全友時代,我還不夠成熟;新業時代,我思考更多。」穆椿松認真說著,二度創業,他堅守經營安全第一,利潤第二。有機會東山再起讓他懷抱感恩,因此在政府的勞工住宅「新業宜家」,完工的是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建築,還有藝術家的雕塑作品,「不管你是誰,家是你幸福的支柱,這是我的希望。」